保险业是金融业中除银行业以外的另一支主力军。据中国保监会统计,截至2016年8月底,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4.48万亿元,比年初增长17.18%,是2004年的10倍;2016年前8个月,保险业保费收入2.3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34.68%,接近去年同期水平。其他指标增速也位居金融业前列。根据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》(国发〔2014〕29号,以下简称“新国十条”)提出的目标,2022年保险资金可动用规模有望超过20万亿元。随着保险资金可动用规模的快速增长和投资渠道的不断开放,加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广度和深度,满足保险资金的长期配置需求迫在眉睫。
保险资金也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PPP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。但保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时间要比银行晚。确切地说,自2006年以来,保险基金一直参与基础设施项目。
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投融资有三种方式:一是投资PPP项目公司股权。通过信托计划、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、私募基金等方式投资于PPP项目公司的股权,如果保险资金投资于同样是同股同权,项目的重要性一般很高,属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符合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制度的要求;其他项目一般需要以明股实债的形式进行投资。第二,购买力平价项目的债权投资。通过基础设施债务投资计划,或认购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、公司债券、ABS股份等进行保险资金债权投资,一般要求项目业主和项目公司股东提供较强的信用增级(一般为AAA级企业担保,至少AA+以上)或商业银行担保。
第三,以风险管理者的身份参与PPP项目,如通过推进建筑保险、财产保险、责任保险、意外险等各类保险,降低PPP各方的风险,或发挥信用担保保险的作用,提高项目的信用评级,减少融资购买力平价项目的成本。
在这三种方式中,第三种是保险公司独特的优势和业务,这说明保险公司不仅可以为PPP项目提供资金,还可以通过保险产品提供信用增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