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文章

PPP总投资近18万亿 今年集中进入运营期

发布时间:2020-02-28 12:08:57

截止到2018年底,PPP项目库累计12553个项目,总投资额17.55万亿元,其中管理库累计8556个项目,总投资额12.90万亿元。进入2019年,此前入库的大部分项目也将进入运营期,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其需要按效支付企业费用或补贴,在财政承受能力和信用风险受到双重考验的当前,多位PPP业内人士预测,今年开始进入运营阶段的PPP项目需要提前思考未来的退出路径。

规范化操作

大岳大数据统计,截止到2018年底,全国累计落地PPP项目4680个,总投资额达7.16万亿元,管理库落地率达到55%。海南、新疆、安徽、福建、广东、内蒙古、山东、河北、江苏的管理库落地率较高。从数量上看,山东落地465个项目排名第一,从规模上看,云南落地5838亿元排名第一。

对比2017年的落地率,2018年财政部严格筛选入库项目的质量,使得项目落地率大大提高。项目落地率提高背后,是中央对当前投资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。

去年底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逆周期调节,要高质量发展,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,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。

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祥认为,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投资是专项债和PPP投资相结合,以此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,从而兼顾稳增长和高质量的目标。

《中国经营报(博客,微博)》记者了解到,过去的2018年PPP政策可用“先冷后暖”概括,上半年多部门频频发布监管政策后,PPP发展一度进入“停滞”状态。下半年,市场逐渐回暖,但规模增速远不及上半年。

大岳大数据观察,2019年1月5日至1月12日期间,全国新增落地31个项目,总投资额464亿元;新增落地项目规模排名前三位是河北164亿元、江西107亿元、四川47亿元。

金永祥告诉记者,经过一个冬天以后,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,PPP已经成为国家一项基本的战略,特别是在稳增长方面,被寄予了很高的期待。

不过多位PPP从业人士预测,尽管政策上有放松的迹象,但“大跃进”的推进不会出现。“当前地方政府更看重项目的质量,毕竟有些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比较大,在推项目的时候也会考虑后期违约情况,所以今年的PPP市场更倾向于规范化操作。”

此前,为了规范PPP项目,财政部、国资委、发改委等部门连续出台政策禁止给予社会资本最低收益保障、补偿资本金损失、以及约定一定期限后回购股权等内容,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资本以及追求稳健收益的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动力大幅削弱。

根据财政部统计显示,2018年PPP项目成交规模相比2017年下降31%。在政策监管方面,从2016年开始的强金融监管也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,特别是民企融资成本大幅提高。在防风险去杠杆环境下,企业整体提高PPP项目识别与运营及投融资能力成为关键。

增强流动性

据悉,目前PPP项目的退出机制包括到期移交清算、股权转让或回购、资产证券化、公开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其他方式。

受限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要求、PPP项目的会计处理和现金流归集特点,以及PPP项目公益属性引致的PPP合同退出限制,公开上市和发行债券等退出机制的实施在国内较为困难。

普华永道中国国企业务主管合伙人陈静认为,从PPP项目融资角度和社会资本退出角度看,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,有利于改善项目资产流动性,扩大投资者范围。

普华永道报告指出,当前PPP项目期限长,收益相对不高,社会资本难以全程参与,同时在去杠杆的环境下,国家禁止政府回购股权,社会资本难以退出,导致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不高。

针对上述难题,普华永道中国基础设施与大型项目投融资服务部合伙人姜宏斌分析,资产证券化是社会资本为数不多合法有效的退出途径。“PPP资产证券化可以盘活存量资产、打通资本进出渠道,有利于推动项目与资本市场对接,实现资本项目的再融资,并可借助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督和价值发现功能,倒逼 PPP项目规范实施。”

一直以来,相比民企,央企和地方国企具有融资能力强、资金雄厚、与地方政府合作关系更易协调等优势,使其成为PPP业务中最重要的社会资本方。

一位地方城投公司人士指出,由于央企和地方国企较强的融资能力,使得这些企业的杠杆率过高。“目前央企和地方国企参与PPP项目主要是债务资金,自有资金投入相对不足,一旦某个项目发生违约,那么就有可能扩散到整个企业,加大企业层面的财务和债务压力。”

2018年9月13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》,表示促使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,大幅压缩,推动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到2022年年末比2017年年末降低两个百分点左右,之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在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平均水平。

上述城投人士认为,央企和地方国企参与PPP项目的风险除了增加负债率外,也使得企业现金流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。

对此,陈静建议,央企和地方国企参与PPP项目首先是注重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和经济效益把控,社会资本应立足项目长期运营、风险分担角度规范开展PPP项目投融资。“同时要加强对重大PPP项目投资的风险和资产管控,降低单一或一些重大PPP项目违约风险给企业整体带来的影响,降低企业整体参与PPP项目的杠杆率。”